玉米灰斑病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初始病斑在透射光下呈针尖状褪绿的黄色小斑点,1周后,感病品种上形成长矩形病斑,长1-6cm,宽0.2~0.4cm,宽度受叶脉限制,多数沿玉米叶脉扩展。病斑交界处清晰,中央灰色,边缘具褐色坏死线。叶片两面均可产生灰色霉层,以叶背面居多。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年份,植株叶片枯死早衰。
该病主要在玉米抽穗后侵染植株叶片,玉米幼苗叶片也能侵染发病,3~4天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早于成株叶片)。温暖、湿润条件下,接种16~21天后病斑上可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至灰褐色长条斑,这些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大小为0.5~3.0mm。潮湿时叶背病部生出灰色霉层,病害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气候条件适宜时可扩展至上部叶片至全部叶片,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致使叶片提早枯死。
玉米灰斑病一般7~8月多雨的年份易发病。病害传播很快,高温多雨,相对湿度高的天数多的季节发病严重。种植密度高不透风湿度会加快病害的传播,增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