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主要危害出土后稍大幼苗的茎基部,初期产生椭圆褐色斑,逐渐凹陷,病部收缩后病苗枯死,枯死苗直立不倒。湿度大时病部产生褐色蛛丝状霉。立枯病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灌溉水、带菌粪肥传播,高湿或床温忽高忽低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播种前充分翻晒并进行土壤处理;苗期喷洒壮秧剂或磷酸二氢钾以增强抗病性;药剂防治可选用20%甲基立枯磷、5%井冈霉素、3.2%克枯星或70%甲基托布津等。
该病主要危害出土后稍大幼苗的茎基部,初期产生椭圆褐色斑,逐渐凹陷,病部收缩后病苗枯死,枯死苗直立不倒。湿度大时病部产生褐色蛛丝状霉。立枯病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灌溉水、带菌粪肥传播,高湿或床温忽高忽低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播种前充分翻晒并进行土壤处理;苗期喷洒壮秧剂或磷酸二氢钾以增强抗病性;药剂防治可选用20%甲基立枯磷、5%井冈霉素、3.2%克枯星或70%甲基托布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