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部病斑多从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后发展成长椭圆形、梭形至长条状的大斑,略凹陷,中部白色,有同心轮纹,边缘褐色,病健部交接明显。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部发展后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极易折断,茎内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茎部以上早熟枯死。
油菜各发育期及地上部各器官组织均能感病,但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多,茎部受害最重。苗期病斑多发生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形成红褐色病斑,后变枯白色,组织湿腐,上生白色菌丝,后形成不规则黑色菌核,幼苗死亡。成株期先在下部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青色水浸状,中部黄褐色或灰褐色,有同心轮纹。茎上病斑长椭圆形、梭形、长条形,稍凹陷,浅褐色水浸状,后变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生白霉层,后生黑色菌核。后期茎表皮破裂,髓部中空,内生许多黑色鼠粪状菌核。花受害后,花瓣退色。角果感病产生不规则形白色病斑,内外部都能形成菌核,但较茎内菌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