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痣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4-10-19 15:07

总以为自己还年轻,却忽略了岁月的脚步,当身边的一道道风景变成了回忆,却忽然发现,风景依然在,人已非少年。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人生石灰等消毒。②种薯处理:用3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用50%异菌脉0.4%溶液浸种5分钟。③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醚甲丙环;噻氟菌胺,每亩用量14~20ml对水40~60L茎叶喷雾。马铃薯黑痣病发生与气候条件、种子质量和耕作栽培措施密切相关,气候条件是主导因素,较低的土壤温度和较高的土壤湿度,有利于丝核菌的侵染。以病薯上或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越冬。带病种薯是翌年的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载体。马铃薯生长期间病菌从土壤中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引起发病。该病发生与春潮及潮湿条件有关。播种早或土温较低发病重。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