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的病原特征,如何防治大豆的病虫草害?

2024-10-19 23:45

大豆菌核病主要危害成株大豆,茎秆变褐枯死,其典型症状为茎部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腐烂呈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易脱落。该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苗枯、叶腐、荚腐等症状,花期以后发病较重,主要为害茎杆。田间多见植株上部叶片萎蔫变褐枯死,系由茎部受害引起。剖开病株茎部可见有黑色鼠粪状或圆柱状的菌核。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粒,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豆粒易腐烂或干缩皱瘪。

防治大豆病虫害需抓住时机。防治大豆灰斑病,可使用5%多菌灵。防治大豆锈病,在发病初期喷施50%粉锈宁或50%萎锈灵乳油300倍液。防治大豆蚜虫,用50%辛硫磷乳油。防治大豆食心虫,可用2.5%敌杀乳油20毫升一亩,兑水稀释100倍喷雾。防治大豆莬丝子,使用48%乐胺乳油或30%胺草磷乳油100~200倍液,在大豆开始开花时使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