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方面,秋收后或春季4月前处理玉米、高粱等的秸秆、穗轴、根茬及苍耳、龙葵等杂草,消灭越冬幼虫,降低虫源基数。设置早播诱虫田诱集成虫产卵后集中消灭,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灯在夜间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方面,在玉米螟产卵期每667米2(亩)释放1万~2万头赤眼蜂,分两次释放,卵寄生率达68%以上。也可用螟虫长距茧蜂每667米2(亩)700头。在玉米心叶末期将Bt颗粒剂撒入心叶里,每667米2(亩)用700克,防效良好。此外,可用白僵菌治螟或用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虫。在越冬虫羽化前处理完玉米茎秆和穗轴;在黄淮海平原春、夏玉米产区及晋、陕、苏、皖、川、湘、鄂等省,改玉米春播为夏播,减少第一代玉米螟寄主,控制第二、三代的发生程度;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和性诱剂杀成虫;种植抗虫品种;在玉米螟产卵盛期或每百株玉米有卵块1~2块时开始,每公顷释放赤眼蜂15万头,隔5天再放1次;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用每毫升含100亿个孢子的Bt乳剂200倍液均匀喷雾;在玉米孕穗期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每株5~10升,灌注露雄的玉米雄穗。玉米螟防治的最佳时间在心叶期和穗期,其中心叶期可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1%的1605乳剂颗粒剂加水10千克稀释后用25千克煤渣或细沙配制而成投入心叶防治,每亩喷药2千克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