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品种易感病,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氮肥偏多,高温高湿易发病。春耕浇水耕耙后,越冬菌核飘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流附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随着稻株分蘖和丛茎数的增加,附在稻株茎部的菌核数量也加多。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浮沉在水中的菌核均可萌发长出菌丝,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潜育期少则1—3天,多则3—5天。由于菌核随水传播,受季候风的影响多集中在下风向的田角,田面不平时,低洼处也有较多的菌核,因而这些地方最易发现病株。水稻纹枯病犯病的原因主要是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秧苗植株之间密度过大,植株之间通风透气不良容易引起纹枯病害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喷上井冈霉素防控,同时结合排水露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