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拔节至孕穗期的病叶普遍率达2%-4%,可以喷洒20%三唑酮乳油、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兑水50-80L后喷施,既能防治小麦条锈病,还可以防治叶枯病和纹枯病。首先通过用种子重量0.3%的粉锈宁拌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田间湿度,预防小麦叶锈病发生;其次在达到防治指标时,用甲基硫菌灵、粉锈宁、吡唑醚菌酯等农药田间喷雾防治。小麦叶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从秋苗期开始发生,危害盛期在拔节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可选用20%三唑酮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2、药剂拌种:用96%天达恶霉灵2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型25克(1袋),兑水2-3千克,均匀喷拌麦种50千克,晾干后播种,随拌随播,切勿闷种。可兼防白粉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和腥黑穗病等。
3、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在喷洒粉锈宁或三唑酮时每15千克加入25克“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可明显提高防病效果,兼治白粉病、赤霉病,同时可增加小麦抗“倒春寒”、抗倒伏、抗干热风的能力。
小麦叶锈病会影响小麦发育和灌浆,引起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危害到种植效益。所以在种植小麦时,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在发病时使用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三唑酮乳油进行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