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加强水肥管理。土壤缺水时,樱桃生长放缓。当灌溉或降雨后,土壤中含水量突然增加,樱桃生长变快,容易出现裂果。樱桃流胶病的发生主要由于病原菌的侵入以及自身的营养代谢失调。常见的流胶病分为生理性流胶病和侵染性流胶病。生理性流胶病由树体自身的生理代谢失调引起,常见于主干和主枝,有时小枝也发病,症状为树皮开裂渗出胶液,胶液下病斑皮层变褐坏死。侵染性流胶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包括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症状为病部枝干皮层呈瘤状隆起,或在皮孔周围出现凹陷病斑,从皮孔渗出胶液,导致枝干枯死。据研究,樱桃流胶病的致病菌主要有丁香假单胞菌和核果树细菌性溃疡病菌,该病菌在6℃的低温下即可侵染,主要从伤口侵染,寄生性弱。在12~21℃时为侵染盛期,雨水可使病原物迅速散布到易感病的组织,露水、降雨及灌溉等形成的露滴和湿度是该植物附生性致病菌繁殖的必要条件。枝干等被侵染后的发病状况与外界环境的影响、栽培管理水平、病虫害防治水平等有关,但主要因素是樱桃树自身的发育状况,幼树、生长发育健壮的树发病轻或不发病,老树及残、衰弱树发病较重。果实发育后期,因迅速膨大造成膨胀压,导致裂果。土壤板结,排灌条件差,沙壤土裂果轻,粘土地裂果重,粘土地遇雨后水分不易流失,土壤含水量增大也是造成裂果的原因。病、虫、鸟侵害果皮及人为机械损伤也会导致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