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气温在20-25度时,十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在茄子的栽培管理过程中,地块土质黏重、盐碱度高、重茬邻作,或施用氮肥过多、未经腐熟有机肥、栽植密度过稀,均可引起病害。发病盛期为初夏5月至秋季9月。年度间春末夏初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定植过早,栽苗带土少,伤根多等田块发病重。病原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称大丽花轮枝孢。病菌以菌丝、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第二年从根部伤口、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然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茎、叶、果实、种子。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因此,带菌土壤是本病的主要侵染源,带有病残体的肥料也是病菌的重要来源之一。病菌也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越冬,带病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病菌在田间靠灌溉水、农具、农事操作传播扩散。中国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茄黄菱病的主要发病盛期为初夏5月至秋季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