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黄花叶病毒的自然传播媒介是禾本科的粘菌。禾谷多黏菌是谷类植物根表皮细胞中的一种寄生细菌。病毒在静止的孢子囊中度过夏季,并在秋季播种后随着孢子囊萌发传播给游动孢子。当游动孢子侵入小麦的根表皮细胞时,病毒进入小麦体内。多粘酵母可以在小麦根细胞中发育成可变形体,并产生用于再感染的游动孢子。土壤中休眠的孢子囊可以随着种植方法扩大危害范围。生产实践证明,早播、多雨、少日照、连作等条件,从小麦播种出苗到越冬,都会造成病害的大量发生。春季多雨、低温时间长,会延长发病时间。小麦进入拔节期后,随着温度升高,受影响的植株可以恢复正常生长,不再出现病害症状。播种量对病害发生有一定影响,秋天雨水多、阳光少时,当小麦的播种量超过11.5公斤/亩时,播种量越大,病害越严重。在降雨量正常或少、日照充足的年份,播种量对病害发生影响不大。春分前后,小麦进入拔节期,要抓紧有利时机,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增强小麦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