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叶两面生,初期呈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色。受叶脉限制,病斑由近圆形扩至多角形,直径3~12毫米。湿度大时,叶背长出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严重时叶片干枯,影响产量和品质。病斑最初在叶片正面呈淡绿色,后扩大并转为黄色或黄绿色,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后期变褐色。空气潮湿时,病情发展迅速,病斑增多,叶片背面布满白霉,连片后叶片变黄、干枯。采种株花梗受害,有的稍弯曲,有的畸形肥肿;被害花器肥大畸形,花瓣绿色;种荚被害呈淡黄色,有白霉、瘦小,结实不良或不结实。病菌初侵染源在南方主要是病叶、茎、荚、花轴及带菌种子,北方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卵孢子主要形成于根和茎基部的肿瘤内,每年落到土壤中的量很大,在室内保湿条件下可存活2年。生长季节,此菌主要靠孢子囊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