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萎病发病原因主要有哪些原因?

2024-09-06 20:10

番茄黄萎病的病菌发育适温在19℃~24℃,最高为30℃,最低为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从伤口侵入。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日数较多,发病早、重。如果这个时期雨水调和,天气暖和,病害显著减轻。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地番茄黄萎病发病重。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存活多年,通过根侵入到维管束组织。受害插条也是重要初侵染源,通过根接触,菌丝在土壤中生长。分生孢子借风雨扩散进行传播,有时可见到分生孢子在受害茎上生长。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植株生长旺盛时发病缓慢,当植株进入开花阶段发育花芽时,病害扩展较快。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潜育期一般为7天。番茄中后期危害,病叶由下至上逐渐变黄,黄色斑驳首先出现在侧脉之间,上部较幼嫩的叶片以叶脉为中心变黄,形成明显的楔形黄斑,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病叶变褐枯死。但叶柄仍较长时间保持绿色。发病重的植株不结果,或果实很小。剖开病茎基部,导管变褐色。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