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的重点是加强树体综合管理,以提高和复壮树势。修剪时应有针对性地更新和复壮中小结果枝组,同时需做好腐烂病和干腐病的防治工作。病斑常见于主干、主枝,开始较小,近圆形,扩展缓慢,以后病斑与健部之间发生裂纹,呈紫褐色。适时排灌,合理修剪,合理负担,改善光照,是预防发病的根本措施。
梨树干枯病又称梨树胴枯病,病斑多发生在伤口或枝干的分叉处,病部椭圆形,黑褐色,边缘红褐色。病部凹陷与健全组织裂开,四周与健部界限分明,上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主要危害老龄和衰弱及受冻伤的梨树,也危害苗木。防治方法包括:1、细致修剪,剪除病枝、病梢并集中烧毁;2、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地势低洼果园注意排水;3、梨树发芽前喷施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或加入300倍五氯酚钠,铲除树枝上越冬病菌;4、注意无病苗木,已发病苗木于发病初期刮出病部,用20%过氧乙酸水剂3-5倍液消毒伤口;5、对成株期病斑应重刮皮并用843腐殖酸铜涂抹;6、发病初期喷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0-1200倍液、21%过氧乙酸水剂1000-1500倍。
当发病严重时,病部下陷,树皮断开龟裂,翘卷脱落,暴露出木质部,呈灰褐色,木质发朽,易被大风吹断,造成死枝、死树。病斑初期椭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红褐色、水渍状;后期病斑逐渐凹陷,病健交界处产生裂缝,病斑表面长出许多小黑点;潮湿条件下,小黑点上产生淡黄色丝状物。防治方法还包括:1.加强苗木检验,防止苗木带病传播;2.细致修剪,剪除病枝、病梢,并集中烧毁;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低洼果园,注意排水;4.梨树发芽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75%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铲除枝干越冬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