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在番茄的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生,尤其在温暖潮湿、多阴雨天气或长时间结露的条件下易发病。发病适温为25℃~30℃,高温、大雾、重露、多雨及暴风雨等天气会显著加重病害,尤其是暴风雨后病害蔓延迅速。土壤中性、植株伤口多、偏施氮肥或大水漫灌也会加速病害扩展,喷灌的大棚或温室中果实更易显现症状。
幼苗染病时,症状从叶缘开始,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胚轴或叶柄处可能出现溃疡状凹陷条斑,导致植株矮化或枯死。成株染病后,病菌在韧皮部及髓部迅速扩展,下部叶片凋萎或卷缩,似缺水状,茎内部变褐并延伸至多节,后期形成空腔,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并生出不定根。多雨或湿度大时,菌脓从病茎或叶柄溢出,形成白色污状物,最终导致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
果柄受害时,病菌从茎部扩展进入,韧皮部及髓部出现褐色腐烂,延伸至果实内部,导致幼果皱缩、畸形和种子带菌。有时果实表面可见略隆起的白色圆点,直径约3厘米,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可能连成不定形病区。番茄溃疡病的特异性症状由再侵染引起,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是其发生的主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