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胚乳内积累淀粉很快,干物质急剧增加,籽粒灌浆阶段一般要经过12~19天。温度太低时,乳熟期明显会延长,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绿色,胚乳中充满白色乳状汁液,汁液浓度随灌浆进展而变稠。乳熟期温度对籽粒灌浆速度影响很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2℃,温度高于25℃时蒸腾作用加速,促使灌浆时间缩短,干物质累积过程提早完成,产量降低。应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和穗蚜两次。第一次每亩用20%三唑酮100毫升+吡虫啉40克+2%尿素+芸薹素内酯8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施;间隔10天左右,第二次每亩用250克/升吡唑醚菌酯15毫升+吡虫啉4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芸薹素内酯8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施,既防病治虫,又促进灌浆。小麦中后期是病虫集中害盛期,必须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做好预测预报,指导农民选择适宜农药品种、用药时机和施用方法,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