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春、秋两季多雨潮湿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子囊孢子在衰老的叶片上进行初侵染,病部长出菌丝和菌核,通过病健株或病健组织的接触进行再侵染,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白菜菌核病属于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进行再侵染。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病菌借气流传播,病、健株接触也能传播,从生活力衰弱部位侵入,发病后病部又长出新的菌核。菌核可迅即萌发,也可在土壤中长期休眠。病菌喜温、湿条件,发育适温15~20℃,要求85%以上相对湿度。土壤高湿有利于菌核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