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麦前深耕可把土中休眠幼虫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而死亡。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减轻危害。对于麦茎蜂,采用麦收后进行深翻,收集麦茬沤肥或烧毁,杀伤根茬内的越冬虫,还有抑制成虫出土的作用;尽可能实行大面积的轮作;选育秆壁厚或坚硬的抗虫高产品种。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一般抽穗前后)施药。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30~5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15毫升,对水45~50千克喷雾。在麦茎蜂发生危害重的地区于5月下旬洋槐开花期成虫发生高峰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9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也可喷撒1.5%乐果粉或2.5%敌百虫粉,每亩2.5~21.5千克。土壤处理,成虫羽化初期,每亩用40%甲基异柳磷0.25千克,对水1千克加细沙30千克拌匀撒施。最好结合中耕翻入地下,可提高防治效果。麦蝽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若虫在杂草、落叶及芨芨草丛中或土块及墙缝中越冬。4月下旬出蛰,首先在芨芨草上取食活动,5月初迁入麦田,6月上旬产卵,卵期8天左右,6月中旬进入卵孵化盛期。若虫为害期40天左右,为害后成虫或老熟若虫迁回芨芨草。9月后陆续越冬。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20-32克/亩喷雾(治疗性)于虫害发生期施用。喷雾时要均匀周到,尤其对目标害虫的危害部位。本品作用机理为,停止取食,丧失对植物的危害能力,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不可逆转。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