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示范的重点在农村,并形成一个由科技示范县、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四级示范基点组成的示范网络。此期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大力推广适期“一喷三防”技术,通过一次性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液,防病、防虫、防早衰。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的预防。小麦中后期是病虫集中害盛期,必须密切关注病虫害发展动态,做好预测预报。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开花,还会影响穗粒数。因地制宜,浇足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应浇开花水或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一喷三防”喷施时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这一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害虫主要有蚜虫、吸浆虫等。小麦抽穗期一般与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吻合,整个抽穗期都是小麦吸浆虫危害的高峰期,是吸浆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在抽穗期拨开麦田一眼看见2~3头成虫时,便需要立刻进行穗期喷药防治。在小麦抽穗70%~80%时进行穗部喷药效果更好。春小麦杨花期是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对外界因素最敏感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对水肥管理,不能缺水脱肥,另外注意加强病虫害发生发展,注意防范。这一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直接时期,也是病虫多发和灾害性天气多发的时期,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改善小麦生长条件,促使小麦养根护叶,提高灌浆强度和延长灌浆时间,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